本期关键词:白内障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也是全球居于首位的致盲性眼病,因白内障致盲者数量约占全球盲人总数的46%。
白内障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无疼痛。在眼科裂隙灯下可见眼球内本来为透明组织的“晶状体”变得灰白混浊,这称为“晶状体混浊”,也就是临床上常说的“白内障”。
其实,白内障的形成原因与年龄相关,是一种老化现象,就像头发变白一样。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50岁以上开始出现,到七八十岁时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这种类型的白内障叫做“原发性老年性白内障”,为临床上最常见。除此之外,还有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以激素为代表的药物性白内障、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白内障、眼内炎症性白内障等其他类型。这些类型的白内障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属于继发性白内障。
中医把白内障称为“圆翳内障”,此病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眼科著作《秘传眼科龙木论》。关于其病机,古代汉医学丛书《证治准绳》认为是“肝肾俱虚而得”。“白内障”这一病名最早则见于唐朝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其中还记载了“金针拨障术”。
时至今日,白内障手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种疾病如此常见,现在医疗水平又高,患者的积极诊疗率却不高。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患者对白内障这种疾病的顾虑多,认识误区也多。在这里,以几种典型情况为例稍作解答。
关于做不做手术的误区——
误区一:年纪大了犯不着受罪
视力好度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利,不仅能正常活动,有助于维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减少骨质疏松,还能降低摔伤的风险,增强自信、防止老年抑郁。
白内障若发展到晚期,会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导致严重眼痛,如晶体膨胀型青光眼、晶体脱位等。因此,白内障患者应遵医嘱,及时手术。
在临床中我们接诊高龄患者并不少见,甚至还有90岁以上的老者,手术效果良好。目前的白内障手术为微创,一般手术时长十来分钟,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不适感。
误区二:“三高”患者不能做
由于白内障手术的快捷和基本不出血的特点,它对于全身疾病的要求也不像从前那么严格了。即便是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肾病的患者,只要把生命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就能顺利手术。
此外,眼睛有其他眼病也可以做白内障手术。比如,结膜炎治愈后1个月可以手术;泪囊炎实施手术或泪小点封闭1个月后可以手术;色素膜炎、角膜炎临床治愈6个月后可以手术。
需要做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眼底病患者,不先做白内障手术是看不清眼底的。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白内障发展会使房水循环的道路进一步狭窄,做白内障手术可使通路加宽,有助于眼压下降。
误区三:等看不见了更好做
“等看不见了再做手术”是20年前的观点。当时认为白内障越“成熟”,手术越好做,晶体硬得像一个扣子时,更能完整地从切口分离出来。
现在的手术过程已经发生改变更快捷了,简单理解就像是用注射器先把乳糜状混浊的白内障吸出来,然后把透明的折叠的人工晶体送进去。所以,如果白内障过熟、太硬,就很难乳化了,吸不出来,手术难度就会增大,并发症也会增多。
那么,手术时机如何选择呢?我国临床上,患者视力0.2、0.3时可考虑手术,如果有职业需要,也可以提早手术。
误区四:人工晶体越贵越好
临床上常用的晶体都是进口的软性人工晶体,根据功能大概分为4类:普通光学人工晶体适用于普通需要的患者;非球面人工晶体适用于年轻患者,尤其是对夜间视力的提高有帮助;多焦点人工晶体适用于远、中、近距离都要清楚的患者;散光矫正人工晶体适用于散光患者。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不是越贵越好,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予合理建议。
关于手术后的误区——
误区一:术后还会长白内障
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的混浊晶体已经彻底被清除。临床上所说的“后发障”,是支撑人工晶体的后面的囊膜混浊了,不是又发生白内障了。
“后发障”的情况并不多见,往往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及全身疾病太多的患者,其治疗方法也很简单,打YAG激光就行,几分钟便可完成,没有痛苦,也没有伤口。
误区二:术后视力肯定提高
大多数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会显著提高,但是任何手术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只是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已。另外,视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角膜疾病、眼底疾病等。
由于白内障混浊严重,眼底看不清,视网膜CT扫描光波不能做到完全精准,患者的眼底情况往往不能处处清楚。当白内障摘除,透明的人工晶体植入后,才能发现*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疾病。所以,术后视力没有提高的情况是有的,具体原因因人而异。
总之,白内障的治疗过程并不困难,建议患者发现病情后打消顾虑,及时就诊,咨询专科医生具体治疗方案,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来源
健康明白人
主讲丨张玉平中医院
编辑丨汪丹
监制丨*玉迎侯莎莎
流程编辑丨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