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浙江大学叶章颖教授《电解水技术频道》裴洛伟
编辑
《电解水技术频道》裴洛伟
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keratitis)是20世纪60年代最主要的感染性角膜疾病,70年代以后病*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迅速增多,但细菌性角膜炎仍是当前发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
细菌性角膜炎的发展趋势是机会感染、混合感染及耐药菌感染不断增多,给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必须给予高度警惕和重视。
01
细菌性角膜炎常规治疗方式
局部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是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会造成各种眼表、角膜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剥脱、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敏感性下降、角膜神经损伤等,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也时常见到对抗生素治疗反应差,溃疡经久不愈,甚至并发角膜穿孔的病例。因此,对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在使用常规抗生素药物的基础上,有必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辅以综合治疗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02
次氯酸滴眼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
年,医院眼科的王凡等进行了“0.01%次氯酸局部滴眼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研究者选取-08/12在医院眼科就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30例30眼,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01%次氯酸水溶液局部滴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但两组治愈率(P=0.)、最佳矫正视力(P=0.)无差异。两组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无差异(P=0.)。两组均未出现角膜穿孔、角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联合用药组患者使用0.01%次氯酸滴眼无明显角膜刺激症状。
联合治疗组1例患者治疗前后对比
A:治疗前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见大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未及菌丝及阿米巴结构;B:治疗前前节OCT图像,提示角膜浸润深度约为中层基质;C、D:治疗前裂隙灯照相,见角膜鼻侧近瞳孔区类圆形溃疡病灶,直径约4mm,荧光素染色阳性;E、F:治疗3d裂隙灯照相,溃疡面积缩小,角膜水肿减轻;G、H:治疗6d裂隙灯照相,溃疡已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
综上所述,次氯酸联合用药治疗周期更短,角膜上皮愈合更快,视力恢复也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次氯酸在角膜溃疡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3
稳定性次氯酸治疗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棘阿米巴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原生动物寄生虫。研究新的治疗药物对治疗难治性寄生虫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有关稳定次氯酸的研究表明,它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快速杀灭作用,可作为棘阿米巴感染的治疗剂。
土耳其阿德南·门德雷斯大学的I.YILDIZ等研究了稳定的次氯酸对棘阿米巴的影响。
Fig不同暴露时间的HOCl对棘阿米巴的影响
研究表明:ppm的稳定次氯酸在90分钟时对棘阿米巴的致死率达到96%和84%(稀释度分别为1/2和1/4)。稳定次氯酸对棘阿米巴的致死效果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A:对照组,寄生虫的存在形态;B:0分钟时,1/2稀释倍率的稳定次氯酸对棘阿米巴的影响;用台盼蓝染色的寄生虫死亡形态;C:在相同稀释倍率下,正在死亡的和存活的寄生虫形态
稳定的次氯酸溶液具有较高安全性,可用于眼部感染处理。由于其在0-10min内1/2和1/4稀释的有效特性,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寄生虫及其感染的药物。
04
次氯酸在眼睛护理中的其他应用
国外已有团队使用次氯酸治疗Boston1型人工角膜术后的真菌感染,取得良好效果。聚维酮碘结膜囊消*,可显著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并发症,研究表明,使用次氯酸水溶液消*,也可有效杀灭结膜囊细菌,并减少角膜上皮损伤等聚维酮碘相关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在眼部用药安全性上,动物实验表明,使用浓度为0.01%、0.03%、0.1%的次氯酸水溶液局部滴眼,均未出现眼部刺激症状。
在美国,已经有不少以次氯酸(HClO)为主要成分的眼科护理产品。
06
文末小结
疫情发生以来,次氯酸(HClO)在物表、织物、皮肤、卫生手、空气等方面的消*得到了广泛应用。年2月至今,新增备案次氯酸消*液产品共计个,新增次氯酸水发生器产品共计12个,这些数据远超出了过去几年内次氯酸相关产品的备案数。
但是,随着产品的增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在美国市场,以次氯酸为主要成分的产品不断增多,而作为眼科护理液就是其中重要的应用之一。
次氯酸(HClO)作为眼科护理液,大量的研究表明:可以治疗病*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同时可以作为基础的眼睑和睫毛清洁剂,以及有效缓解干眼症、麦粒肿和眼睑发红、发痒等症状,在眼科护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新的应用市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