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囊挛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惟视讲堂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的
TUhjnbcbe - 2021/1/31 22:59:00
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3/5927655.html
编者按

小梁切除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抗青光眼术式。在小梁切除术的术中或术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C(MMC),能够减少术后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然而,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尤其是丝裂霉素C,也可能导致滤过泡炎症和低眼压。那么如何使用丝裂霉素C才能使患者获益最大呢?今天借近期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Ophthalmology上的一篇文章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丝裂霉素C浓度越高抗纤维化作用越强,但并发症也更明显

目前临床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浓度范围从0.1-0.5mg/ml不等,增加丝裂霉素C浓度及溶液体积可增强丝裂霉素C的巩膜层间穿透力以达到更强的抗纤维化作用,手术成功率提高,但并发症也更明显。如果患者术后纤维化可能性较高,为了防止滤过泡失败可以考虑使用更高浓度的丝裂霉素C。

丝裂霉素C暴露时长可适当缩短,不影响术后降眼压效果

丝裂霉素C的暴露时长对手术的成功率同样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共识确立丝裂霉素C的最佳暴露时长,但适当缩短暴露时长(从5分钟缩减至1-2分钟)同样达到相似的降眼压效果。

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与海绵片放置效果相似,根据术者习惯来选择

Tenon囊下直接放置含丝裂霉素C的海绵片可以调整丝裂霉素C的暴露时长,但接触的区域受限;而结膜下注射则刚好相反,作用范围广但暴露时长不可控,此外结膜下注射可能出现结膜下出血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本文介绍的一项美国前瞻性RCT研究比较了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C(0.2mg/ml)结膜下注射和Tenon囊下丝裂霉素C(0.4mg/ml)海绵片放置两种方式对于小梁切除术术后6月效果的影响。从结果来看:两种操作方式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患眼眼压低于21mmHg,并且眼压降幅不少于30%)、滤过泡形态(包括滤过泡高度、范围、血管化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脉络膜渗出、低眼压、低眼压性*斑病变)上均无显著差异。

因此,眼科医生在术中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更熟悉的操作方式来安全地给予抗代谢药物。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惟视讲堂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