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囊挛缩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不能有口无心泛泛而读
TUhjnbcbe - 2020/9/4 11:28:00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已经完成,按照改革方案,车补按照级别高低分为多档。据中国之声报道,多个部委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11月底单位公车已经全部封存。在2014年最后一张工资条上,车补现身。目前中央层面的车辆封存和补贴发放已经基本完成。 有人说,公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公务上,而三分之二都用在领导个人、家属或司机的私人生活上。其实,这话并不为过,一直以来公车滥用顽疾饱受社会诟病,尽管监管一再加紧,上也频频曝光,然而,现实生活中,公车私用的现象仍屡禁不止。“车改确实动真格了!”如今车改终于尘埃落定,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规定,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而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50%。 车改将公务用车费用分摊到个人,这一举措将从根源上止住腐败的车轮。因为,公车面临的是被取缔的结局,没有公车又何以用公车腐败?公务人员可以打车,方便快捷,可以大家一起拼车,城市里的还可以乘公交、地铁,愿意的话可以步行,省钱又环保。车改将“公有制”“大锅饭”变成“私有制”,行使权交给个人,更具激励性、公平性。在国外,首相、部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早已不足为奇。车改后,深信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导人同样会挤上公交、地铁,并且不用担心会有舆论抨击“作秀”的可能。 公车滥用是“三公消费”里的重灾户、冤大头,车改把官老爷请下了公车,“三公经费”的公车经费也将从隐性消费变为显性消费。公车消费说到底花的是全民的纳税钱,花了多少?这个老百姓恐怕根本一无所知。以一辆公车为例,一个局长要配一辆车,司机每个月要开工资,公车要有购置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等费用,可想而知,用在公车上的开支绝不是个小数字。事实也是如此,公车消费在“三公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往往超过其它两项之和。车改实行车补,无论是1300,还是500,至少这些显性数字将公务用车费用阳光化,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车改不仅实现“三公消费”中公车经费的公开透明,而且有望实现“三公经费”的缩减。从已有公车改革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车改为缩减“三公经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比如,走在车改前列的杭州,2009年开始推行车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首批参加车改的21家市级机关,近两个月公车费用下降32%左右;比如,2012年“大刀阔斧”的温州车改,开出另人羡慕不已的补贴方案,车改前,温州公务用车总支出为1.2亿,车改后,只有6千多万,公车经费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车改进行时,伴随着赞誉声,也有质疑声,车改补贴是否涉嫌变相福利?原有公车如何处置?会不会滋生“钱也拿、车照坐”的新问题?褒贬不一的民声,当年齐齐哈尔、温州等车改先行城市同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实践证明,“公车消费模式中出现种种防不胜防的问题,下了很大力气也很难完全解决,车改后这些都迎刃而解,治理腐败的成本大大降低,财*支出节余明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公车改革的方向上来说,车改无疑是公众最盼望的,也许当前的车改不是最好、最终的办法,但从现状来看却是最符合实际的过渡办法。无论如何,车改利大于弊,在我们监督,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何不为公车改革点个赞!


(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双师型”标准要求教师。而近几年由于工程造价专业迅猛发展,“双师型”教师非常紧缺,导致该专业授课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又到高校工作,缺乏社会一线的工作经验,职业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迫切。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主要采取以下途径进行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安排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结对指导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二是由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造价企业进行学习,提高实践技能;三是与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并聘请该企业里行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来校授课。


柜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有口无心泛泛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