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囊挛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山东52岁男子因车祸离世,捐献角膜肝脏
TUhjnbcbe - 2023/8/16 20:13:00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孙淼

医院ICU病床上,52岁的徐先生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可无论医生怎样努力、家人如何呼唤,也没法将他唤醒。因十余天前遭遇的那场严重车祸,经抢救无效后,徐先生被判定为脑死亡。悲痛之余,他的家人做出了令人钦佩的决定:捐献器官,“希望父亲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8月23日,在山大二院家属捐献出徐先生的角膜、肝脏、肾脏等器官,让五位等待已久的患者重获光明和新生。在这感人事迹的背后,是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康养周刊》本周聚焦生命延续。

院方供图

“中国式父亲”不幸脑死亡

在徐先生的女儿楠楠(化名)心中,父亲一直以来都是沉默少语的,却用自己厚重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吞下所有的打拼时的辛酸苦楚,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平静、幸福的生活因十余天前一起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戛然而止,徐先生重度颅脑损伤命悬一线,转院至山大二院抢救,更为不幸的是,在经历各种抢救仍无效后,徐先生被宣布脑死亡。

在得知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楠楠对妈妈及家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捐献父亲能用的器官。“我曾经通过新闻报道、宣传片等方式了解过器官捐献。父亲被判定为脑死亡,所有医护人员已经竭尽全力可还是无能为力,但还有很多病人,他们虽然病情严重,可通过器官移植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楠楠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他是个很善良的人,脸上永远一副笑呵呵的模样,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也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会愿意帮助需要的人延续生命的,尽管他都没有机会亲口告诉我。”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楠楠忍不住双手颤抖、泣不成声。

“徐先生的女儿找到我们表达了捐献亲人器官的意愿,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当即启动了严格的医学评估,结论为病人病情危重,各项检查指标符合脑死亡判定;病人的肝脏、肾脏功能良好,符合捐献条件。”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李彬彬说。

器官捐献让5人重获“新生”

“决定是一回事,但真正捐献又是另一回事。就在转院后,面临在捐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我后悔了。”楠楠说,在平复了情绪后,他们最终在《人体器官捐献确认登记表》上签字同意捐献。

8月23日早晨九点,所有的亲人含泪将徐先生送进了手术电梯。手术室里,肃穆的气氛将空气凝固,“向捐献者默哀——”红十字会人员、捐献协调员、死亡判定专家、手术人员向捐献者深深鞠躬……在山东省红十字会的全程监督见证下,山大二院器官获取组织完成了肝脏、双侧肾脏和双侧角膜获取手术,并进行了遗体复原。“徐先生的大爱可以让两人重获光明,一名肝脏衰竭患者过上正常生活,两名肾病患者告别透析的痛苦,捐献器官是一件人间大爱、功德无量的好事。”李彬彬说。

在得知徐先生的器官组织被分别成功移植到了5名患者身上,为他们带去了光明和新生后,楠楠表示,虽然对这5名患者一无所知,可她与家人坚信父亲已经换了另一种方式留在他们身边,见证她与弟弟的成长。“爸爸,您是最伟大的爸爸。对不起,我没有做到您想象中那么优秀,但今后我肯定会照顾好妈妈和弟弟,照顾好我们这个家。以后,家里的责任我都会替您扛着,您就放心吧……”面对镜头,楠楠对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连接死与生的生命“摆渡人”

徐先生如每一位器官捐献者一样,用一份来自生命尽头的馈赠重燃许多家庭生的希望。而在死与生之间,器官捐献协调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也被称作生命“摆渡人”。

“您愿意捐献出他的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吗?”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王宪英说,把这短短一句话说出口,有千斤重。“面对亲人的离世,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我的工作,却是在这个时候跟他们讨论死亡,与潜在的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沟通协调、宣讲器官捐献*策,劝解他们同意捐献。”当家属同意时,他们会陪同完成整个器官捐献流程,并把关每一个步骤都合法合规。

年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前,王宪英曾是肾移植科的一名护理人员。“那一年,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的合法来源,国家*策的支持让这项工作得以持续推进。但那时,仍有很多老百姓都几乎没听说过器官捐献。”让王宪英不曾想到,自己一干就是七年。透过对她的采访不难发现,与临床医护、供患双方不断沟通,奔走在她所负责的济南、德州、济宁、医院。

“我刚从临床转过来时,家里人也非常不理解,觉得这份工作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更担心我的安全。还有就是因为这个工作要经常出差,根本顾不上两个孩子。”作为一名女性,王宪英坦言,干这个工作压力会更大。一年当中,基本上是一直在路上,手机更是24小时不关机,即使在节假日,突然接到电话,有合适的潜在器官捐献者,立马就得走。“不过现在干这么多年了,慢慢的家人都很支持,孩子也都长大了,如果碰上假期,我会让院内年轻的协调员回家,我坚守岗位。”王宪英坚定地表示,不能因为错过一秒而让一个等待移植的患者错过一生。

对于王宪英和同事们来说,每一次成功移植的背后,其实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更多在生死边缘上挣扎的人。

“希望反复落空”才是工作常态

“不好意思,老人不想让儿子走得不完整。”经历了5天的解释和劝说,家属仍然婉拒了器官捐献的提议,不得不说,这是王宪英意料之中的答案,“这场景陌生又熟悉,自成为协调员开始,希望落空反复上演,已成为工作的常态。”

“器官捐献能否成功,受很多因素影响,并非人人适宜捐献。首先患者在患病及治疗过程中,器官功能会受到损伤,甚至无法使用,年龄也会对捐献产生影响。”李彬彬介绍说,对患者是否符合捐献条件的预判,主治医生最为了解,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医护人员不了解人体器官捐献,更不要说捐献者家属了。“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担心尸骨不全,也有人怕签字同意后,医院会停止治疗。”李彬彬反复表示,唯有捐献者进入一种不可逆的死亡过程时,人体器官捐献程序才会正式启动。

据悉,我国的器官捐献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从年开始探索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年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如今,在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和协调员管理工作这条路上,我国已走了19年,目前,我国已经是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世界第二多的国家。“最初开展这项工作时,‘你有没有道德啊!’‘你都没有父母孩子吗!’这样的指责甚至推搡时有发生。慢慢的更多家属愿意听我们讲述完器官捐献,即使不愿意也会婉转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不是吗。”王宪英告诉记者,今年1月,最新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管理办法》也已实施满一年,此类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会将进一步保护供患双方权益、促进社会参与。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计,截至年9月1日志愿登记人数为人;截至年8月24日,实现捐献人数人、捐献器官个数.在济南,截至年8月15日,角膜捐献登记人,实现例;器官捐献见证实现例。生命的接力,必将冲破现实中的种种阻力,不断向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张蕾见习编辑王之煊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52岁男子因车祸离世,捐献角膜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