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迈柱原来是麻城冤狱的元凶
迈柱,满洲镶蓝旗人。姓喜拉塔氏。据《清史稿》记载,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任江西巡抚,查实前任巡抚等“虚报”“侵用“。雍正五年授湖广总督。雍正六年,湖南省“靖州诸生曾静遣其徒张熙投书岳钟琪(其时为清川陕总督——笔者注)劝其反”,雍正得钟琪密报,大兴文字狱,迈柱积极缉拿“主犯曾静及其余*”,深得雍正信任。另外,据《清史稿》记载,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建策改土归流”安定云贵西南边疆,发展边疆农业生产;“疏请湖广额徵丁银摊入地亩”推行税制改革“声绩显著”。总而言之,从大清正史记载看,迈柱官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个难得的好官。但翻开《清朝野史大观》《清类抄》等野史,人们在轰动大清雍正一朝的“麻城冤案”中看到的却是面目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迈柱。野史记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迈柱得报麻城县有个涂如松害死了妻子,县令汤应求受贿包庇,强行掩埋已经被发现的女尸,并引发百姓聚众闹事等报告后,大为震惊。按说,迈柱对大清官吏贪赃纳贿见得多了并不感冒;令其感冒是这个汤应求“贪赃纳贿”而竟然又不会办事,并引起乡民作乱,有碍了一方的安定,这还了得?迈柱一怒之下,既未派人调查研究,也未与湖北巡抚吴应棻商量,就命令自己的得意门生候补知县高仁杰到麻城县重审涂如松杀妻案。不久迈柱就将高仁杰刑讯逼供认定的涂如松杀妻,汤应求受贿等案情上报,弹劾汤应求;并不等所谓“上谕”,就将汤应求立即革职羁押,下令高仁杰继续严讯。可以说,迈柱对麻城案的第一次操作,虽然未见有记载他自己从中直接受贿的情节;但他颐指气使独断专行于先,任用私人刑讯逼供于后等等,则让人们看到了正史《清史稿》中所没有记载的,他在后来终于酿成的惊天大冤案中所开的坏头。高仁杰大功告成,十分得意,将结案报告呈*州府请功。代理*州知府蒋嘉平知此案有假,不肯替高仁杰向上转呈请功的报告,并调集其他县的仵作一起第三次对河滩腐尸验尸。结果尸体虽然腐烂,但男性特征可以认定,窝藏涂妻杨氏的恶秀才杨同范和杨氏的哥哥等对涂如松杀妻的指控不攻自破。高仁杰一开始惊惧万分,后又狡辩尸体已被人偷换。巧的是,几天后山洪爆发尸体被冲走。高仁杰大喜,撇开*州府,直接将破绽百出的审案报告上呈总督府。迈柱并不是糊涂虫,看出了高仁杰酷刑之下获得的庭供及所谓罪证都经不起推敲。如果他真有秉公爱民之心;这时候,他完全可以否决高仁杰的弄虚作假,肯定*州知府蒋嘉平的实事求是。可他见蒋嘉平完全不把总督府放在眼里,竟然不向自己这个湖广“一把手”请示,明明知道高仁杰是自己的门生,仍然带人到麻城出高仁杰的洋相,大为震怒。心里直骂蒋嘉平真不是个东西!蒋嘉平是一个人吗?他后面有没有后台?能掉以轻心吗?现在否定高仁杰的报告,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滋长蒋嘉平一伙的反骨吗?!反正高仁杰的软肋,那具腐尸已经被冲走了,倒要看看你蒋嘉平等还有啥高招!一番思考权衡之后,迈柱果然继续坚持以高仁杰枉定的涂如松杀妻,汤应求等收贿案二次上报朝廷,还正式请求批准判处涂如松斩决,汤应求等人绞刑。当然,身居尔虞我诈封建官场高端的迈柱,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为第一位,不足为怪;但发展到公然罔顾事实,增词饰非,认黑为白,这就显然有悖于一个有一定操守的封疆大吏的所作所为了。本文已经分页:【1】2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