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芳:请关注“煤老板婚礼”背后的问题
婚丧嫁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因为是煤老板的身份,又因为请了央视明星,一切又似乎都神奇地具备了“公愤”的要素。据报道,4月11日上午,北京门头沟清水镇西达摩村的山上山下挂满了彩球。当天是村中王辉(化名)的婚礼,新郎是当地煤矿矿主的哥哥,侯耀华和叮当现场主持,众多明星在村委会礼堂内演出庆贺。一名知情人透露,整个婚礼的花费在百万元以上。(4月12日《京华时报》)类似的“系列剧”往往是这样发展的:先有味道怪异的新闻,接着有义愤填膺的跟帖,再接着有含沙射影的评论。在这些“系列剧”的背后,是一个套路的逻辑:譬如,煤老板结婚太奢侈;煤老板结婚的钱是工人的血汗所得;央视明星不该和煤老板混在一起。这些千疮百孔的价值判断,如果只是个别人的偏好还罢了,一旦成为一种舆论态势,并进而成为社会价值标杆,的确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不妨来看看“煤老板结婚”事件上的“公愤”。一是所谓奢侈问题,消费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不因身份而权利有别。危机之下,富人多消费是更有效的内需拉动方式,只要合法,别说百万,就是花费千万结婚,旁人也无可置喙。尊重这一权利,就在于有一天当我们自己也富裕起来的时候,花自己的钱不至于被别人指指点点。二是所谓煤矿的“血汗”问题,这就好比索马里海域有海盗,总不能把所有路经此地的船只都剿灭了处理。我们可以关心煤矿安全,但不能干涉人家的婚丧嫁娶,一码归一码,指桑骂槐不是一种理性的批判逻辑。至于央视的大腕,既然能够明码标价地出席上流宴席,为什么就不能下基层、去煤老板的婚礼?这就好比旧时有钱人家唱堂会一样,没什么稀奇。一个社会的批判价值,不在于私权怎么了,而在于公权有没有瑕疵;不在于个体怎么了,而在于制度有没有失职。谁也没有所谓的“道德制高点”,谁也不要轻易拿“德性”说事,公民社会的本质在于契约精神与法治理念。其实,真要关心煤老板的婚礼,不妨关心以下三个问题:一者,我们当下的分配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煤老板等群体取得的财富有无“多占”的意味;二者,煤矿生产安全监管何以屡出问题,怎样才能扭转百万吨煤死亡率过高的现状;三者,央视大腕走穴是潜规则还是明规则,是例行默许还是有制度可依?凭心而论,如果我有了钱,有了人脉,我也想请央视大腕主持孩子的婚礼。热闹又风光,也算是“送文艺下乡”,有啥不可呢?我们还是少做些隔靴搔痒的事情了,这不仅无助于社会症结的纾解,更容易被扣上仇富的帽子。说到底,就事论事,就问题研究问题,才能真正缓释我们心中的种种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