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412/8839617.html 原创掌健识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开始就过得很特殊,不少美女抛弃了化妆品、新衣服、高跟鞋……顶着素颜、穿着睡衣宅在家。被“关”了这么多天,你是不是已经忍不住想出去逛了?莫急,疫情拐点还没来,安心待在家里不要丧,要知道,现在宅在家可不只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也是在给你的脚丫放假哦。
在很多人眼中,尖头高跟鞋是女性必不可少“装备”之一,不同场合根据着装搭配不同样式的高跟鞋,在很多国家也被视为必须遵守的社交礼仪。但在这美丽和自信之下,暗藏的却是发生足部畸形的风险,也就是拇外翻,俗称大脚骨。经常穿尖头高跟鞋是导致拇外翻畸形发生的重要后天性因素,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穿鞋会“穿”出来的畸形吧。
拇外翻是什么
拇外翻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据国外统计,年龄15-30岁的人群中,拇外翻发病率为3%,31岁-60岁人群中发病率9%,大于60岁发病率为16%。主要表现为拇趾向外侧倾斜,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趾关节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突出的骨赘。不要小看脚上这不起眼的变化,这可绝不仅仅是不美观这么简单,拇外翻畸形日积月累会给我们的足部甚至全身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
拇趾内侧突出的骨赘长期和鞋子摩擦,局部皮肤便会增厚,严重时还会红肿发炎,即形成“拇囊炎”。拇外翻严重时,第二趾可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趾。同时由于拇趾外翻后承受的应力减少,前足主要负重区外移,第二、三跖骨头承担了额外的负荷,久之形成足底胼胝(老茧),并伴有疼痛,即产生所谓的“转移性跖痛症”。另外,拇外翻畸形的存在使外侧跖骨应力负荷增加,骨小梁结构易受到累积性应力的作用,这种应力的过度集中会使外侧跖骨发生疲劳性骨折。拇外翻患者拇趾背伸活动受限,行走过程中身体会通过调节其他部位的活动来对此进行代偿,这样又往往会导致膝关节和腰椎的病变,严重影响健康。
拇外翻的病因
拇外翻畸形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0。造成拇外翻的原因很多,约一半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拇外翻,子女患病率明显增加。由于女性足部韧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易发生拇外翻。另外,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这也是拇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的原因。其他导致拇外翻的常见原因有:
1
穿鞋习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尖头鞋,全身重量易集中在足前部,尖头鞋迫使前足强行挤压在狭小的三角形区域里,使得足趾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长此以往便逐渐形成拇外翻畸形;
2
拇趾、第一跖骨、内侧楔骨所在的第一跖列的活动度增加;
3
足部结构异常:最常见的为扁平足,其他结构异常有第一跖骨过长、第一跖骨内翻、拇趾旋前畸形等;
4
关节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慢性疾病往往会破坏足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的正常平衡结构,由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拇外翻畸形;
5
其他:创伤、脑瘫等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性病变,引起足部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肌力不平衡,也可产生拇外翻。
拇外翻的临床表现
疼痛是拇外翻的主要症状,临床上多以拇趾外翻畸形的存在和伴有疼痛的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拇囊炎为主要表现。但是,畸形程度与疼痛并不成正比,畸形严重者并不一定会有疼痛。疼痛除由拇囊炎引起外,其他如第二、三趾锤状趾及足底胼胝,也是产生疼痛症状的重要原因。随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其X线表现不一。
疼痛
(1)拇囊炎引起的疼痛;
(2)锤状趾引起的疼痛;
(3)足底胼胝引起的疼痛;
(4)外侧跖骨应力集中引起的疼痛;
(5)姿势性代偿引起的膝关节、髋关节及腰骶部的疼痛。
畸形
拇趾外翻、第一跖骨内翻、第一跖趾关节内侧骨赘、第二、三趾锤状趾等。
X线
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拇趾向中线移位,拇外翻角15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0度为基本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改变,拇外翻的发展可分为三期:
(1)早期:症状轻微,疼痛不严重,X线片第一跖趾关节无半脱位。
(2)中期:拇外翻畸形明显,拇囊炎疼痛较重。X线片见拇趾近节向外侧半脱位,并出现第二趾锤状畸形。
(3)晚期:除拇囊炎疼痛外,跖趾关节肿痛,X线片见跖趾关节出现骨关节炎表现。
拇外翻的治疗
保守治疗
只适用于早期病人。但多数保守治疗手段皆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疼痛,一段时间后易复发。
1.非特异性治疗:休息,减少活动,穿宽松的鞋子等都能减轻疼痛。疼痛时可以局部涂用扶他林等外用药物,或口服西乐葆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热敷、理疗也有一定疗效。有时也可行疼痛部位的局部封闭治疗。
2.佩戴矫形支具:矫正拇外翻的支具种类繁多,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拇外翻需配合不同类型的支具。通常晚上穿戴支具,每天坚持8小时,持续3个月,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症状,延缓拇外翻进一步畸形的发展速度。
手术治疗
一旦拇外翻导致持续的疼痛或严重的畸形,就需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减轻疼痛并纠正畸形从而改善足部功能。
治疗目标:
(1)矫正拇趾外翻畸形;
(2)切除增生骨赘及滑囊;
(3)矫正第一跖骨内翻,复位籽骨系统;
(4)调整跖骨头负重,矫正合并畸形(胼胝、锤状趾等);
(5)稳定第一跖列。
手术治疗本身创伤较小,疼痛或畸形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另外,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整体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足踝专科医生。
手术方法
1.远端软组织手术
适用于拇外翻角在30度,第一、二跖骨间角11度,跖趾关节无退行性改变,年龄在35~55岁的拇外翻病人。代表性手术为Mcbride手术,切除内侧增生骨赘及拇囊炎肿胀组织,紧缩内侧关节囊,肌腱移位。少数患者可出现畸形复发和拇内翻。
2.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
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主要指Keller手术,截除近节拇趾近端2/3,造成第一跖趾关节的无痛性假关节。适用于年纪大、禁忌复杂手术、基本上仅室内活动的患者,也适用于第一跖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或僵硬者。对于年轻、运动要求高、关节能达到结构性复位的患者不建议施行Keller手术。
3.跖骨截骨术和趾骨截骨术
种类较多。简要介绍如下几种:
1)第一跖骨远端截骨:在拇外翻矫形术中应用最普及。远端截骨可以松弛挛缩的软组织,并控制跖骨头的位置。如Mitchell手术,第一跖骨颈截骨,跖骨头外旋,恢复正常的第一、二跖骨间角,内侧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重叠缝合。另如Austin手术,又称为Chevron手术,即第一跖骨头V形截骨,矫正跖骨头侧方移位。第一跖骨远端截骨适用于第一、二跖骨间角13度,拇外翻角30度的轻、中度拇外翻患者。
2)第一跖骨干截骨:常用的为Scarf手术和Ludloff手术,后者因术后稳定性差,经改良后成为第一跖骨近端截骨。Scarf手术是在第一跖骨由内向外做“Z”形截骨,跖骨远端向外侧平移,并使跖骨头向外侧旋转,以减小第一、二跖骨间角,用2枚螺钉固定截骨面。Scarf手术适用于第一、二跖骨间角14度,并20度者。第一、二跖骨间角20度,多采用Ludloff截骨,即从跖骨近端背侧到跖骨远端跖侧的斜形截骨。
3)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第一跖趾关节无明显退行性改变,拇外翻角30度,第一、二跖骨间角13度,可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术。包括楔形截骨术、弧形截骨术等。可有效矫正第一、二跖骨间,缺点是术后第一跖骨头抬高的发生率高,仍为第二、三跖骨头负重,不能有效减轻转移性跖骨疼痛。
4)拇趾近节趾骨截骨:适用于拇趾趾间外翻患者。不适用于已发展为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的拇外翻畸形。代表性手术为Akin手术,即近节拇趾基底楔形截骨,可减少对第二趾的挤压,多与其他手术联合使用,单独使用效果不佳。
4.关节融合术
包括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和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适用于严重的拇外翻畸形,或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拇外翻畸形,也适用于其他手术不能矫正的严重畸形。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代表性手术为Mckeever手术,将第一跖趾关节融合于近节拇趾相对于地面背屈10~15度,相对于第一跖骨背屈25~30度的位置。适用于对负重行走有一定要求、具有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拇外翻患者,也可作为Keller手术或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补救手术。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代表性手术为Lapidus手术。可以阻止足内侧纵弓的塌陷,稳定第一跖列。主要适用于内侧跖楔关节不稳的拇外翻患者。
5.关节置换术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Swanson假体,手术要求较高,只适合部分年龄较大,活动相对较少的患者。人工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拇外翻的手术方法种类繁多,首先要有手术适应症,其次根据拇外翻的严重程度和畸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应及早防治。疫情期间,医院的非紧急手术都暂停,居家能做的具体措施有:
(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2)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挤压,鞋跟不要太高、鞋头要宽松一些,使足趾在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尤其不能穿尖而瘦的高跟鞋;
(3)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防止拇外翻恶化;
(4)每日用手指或弹性绷带将拇趾向内侧牵拉,也可防止拇外翻病情加剧。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经过减少活动,穿着宽松的鞋子,合适的功能锻炼后仍出现持续的疼痛;
(2)拇外翻妨碍了日常生活;
(3)出现任何肿胀或发红等炎症症状。
拇外翻畸形不可忽视,趁着疫情宅在家,给你的脚丫放个假,居家就能做的措施赶紧学起来。当然了,严重的拇外翻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外科干预以还原正常的足部生物力学,好的外科手术不仅可以解除疼痛,而且可以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足部外形,从而使功能和美观和谐统一。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
作者:杨云峰
审核:马昕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